• 原产地洪山菜薹
  • 武汉美食抢购

武汉洪山菜薹

   2022-10-26 0
核心提示:在武汉人心目中,武汉特产恐怕除了热干面、鸭脖子就是洪山菜薹了,而武汉的洪山菜薹在古时候可以说金殿御菜,只有皇上才可以享用

在武汉人心目中,武汉特产恐怕除了热干面、鸭脖子就是洪山菜薹了,而武汉的洪山菜薹在古时候可以说金殿御菜,只有皇上才可以享用的。

菜薹古名芸薹菜,又称紫菜、紫菘、菜心等,红色者称红菜薹,偏紫色者叫紫菜薹,洪山菜薹即属于此类。

红菜薹广泛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,特别盛产于江汉平原。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,较低的气温,一般是秋植冬撷。红菜薹其枝干亭亭,黄花灿灿,茎肥叶嫩,素炒登盘,清腴可口,质脆味醇,最为上乘。红菜薹以武昌洪山一带所产质量最佳,故一般叫它“洪山菜薹”,有人称其为“国内绝无仅有的美食名蔬”。还有行家称,武昌洪山宝通寺一带的菜薹味道尤其出色,别处所产均不能与之媲美,以至有一种说法,以宝通寺钟声所到之处为范围的地方,出产的菜薹是正宗的洪山菜薹。

历史悠久的洪山菜薹,作为一种名贵佳蔬,千百年来甚为人们所喜爱。据有关文献记载,洪山菜薹曾被皇家封为“金殿玉菜”,作为楚地特产被列为贡品。传说清代慈禧太后嗜爱洪山菜薹,常派人到武昌洪山一带索取。历代达官权贵、文人雅士为洪山菜薹留下了许多趣闻雅事。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,为吃到洪山菜薹,曾三次到武昌。前两次均因故未得其味,每次都是“乘兴而来,败兴而去”。第三次时,苏东坡游黄鹤楼后,渴望一尝洪山菜薹,可是时值寒冬,洪山菜薹因冰冻而推迟了抽薹,苏东坡就特意滞留武昌,直到如愿以偿,大饱口福才惬意而去。

关于洪山菜薹还有著名的“刮地皮”典故。据王葆心《续汉口丛谈》上记载:“光绪初,合肥李勤恪瀚章督湖广,酷嗜此物(按:指洪山菜薹),觅种植于乡,则远不及。或曰‘土性有宜’。勤恪乃抉洪山土,船载以归,于是楚人谣曰:‘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’。”1949年1月,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张群离开武汉临走前,对湖北省主席张笃伦说:“今晚到洪山去买三百斤菜薹,以便明晨带回南京去。”事后,有知情者写诗讥讽云:“从此辞去鄂州路,空载洪山菜薹归。”清代汉阳诗人徐鹄庭在《汉口竹枝词》中曾写道:“不须考究食单方,冬月人家食品良,米酒汤圆消夜好,鳊鱼肥美菜薹香。”菜薹与鳊鱼齐名,足见其味之美。洪山菜薹入馔,自古食法颇多,清代《调鼎集》中就收有各种菜薹肴馔达十余品。武汉当地以炒法居多,“洪山菜薹炒腊肉”是古今闻名、别具一格的传统时令佳肴。

国家质检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自2005年12月31日起,对洪山菜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2008年7月1日,武汉市洪山菜薹产业协会申请的“鄂洪山菜薹”标志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成为武汉市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17年第5次地标专家评审会上,洪山菜薹正式被确定为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。


 
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
 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武汉生活通(本网)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    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.

 
更多>同类美食
    更多>推荐图片
    点击排行